FT15碟式离心机在食品加工中直接接触原料、半成品或成品,其卫生设计是保障食品安全性的核心,需从材质选择、结构优化、清洁便利性及合规性等维度综合考量,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:
一、与食品接触部件的材质合规性
直接接触食品的部件必须满足食品级安全标准,避免材质溶出或污染:
FT15碟式离心机主体材质选用食品级不锈钢:转鼓、碟片组、进料管、出料口等直接接触物料的部件需采用316L不锈钢,其耐腐蚀性(尤其对酸性或含盐分的食品,如果汁、腌制品)优于普通304不锈钢,且不含铅、镉等有害元素,可耐受高温清洗和消毒(如121℃蒸汽灭菌)。
非金属部件的食品级认证:密封件(如O型圈、垫片)需选用食品级硅橡胶或氟橡胶,避免使用普通橡胶(可能含塑化剂、硫化剂等迁移性物质);润滑剂需采用食品级白油或硅基润滑脂,防止泄漏后污染食品。
表面处理的卫生要求:所有接触食品的金属表面需经电解抛光或镜面抛光(粗糙度Ra≤0.8μm),减少凹陷、划痕等藏污纳垢的死角,同时降低物料残留和微生物滋生风险,例如,碟片表面的抛光处理可使清洗时的残留物减少90%以上。
二、结构设计的无死角与易清洁性
结构设计需避免“卫生盲区”,确保清洁介质(水、清洗剂)能接触到所有表面:
无滞留区域的流道设计:物料在设备内的流经路径(如进料通道、分离腔、出料口)需采用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,避免直角、锐角或凹坑 —— 例如,进料管与转鼓的连接部位需设计成喇叭口状,而非直角焊接,防止物料在此处滞留变质。碟片组的边缘需打磨光滑,碟片间的间隙需均匀(通常 0.5-2mm),且可拆分组装,便于单独清洗缝隙内的残留物料。
可快速拆卸的部件设计:与食品接触的关键部件(如碟片组、进料口盖板、密封件)需采用快装结构(如卡扣式、螺栓+硅胶密封圈组合),无需专用工具即可拆卸,缩短清洁和维护时间,例如,FT15碟式离心机的碟片组可通过旋转定位销快速拆解,便于人工清洗或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处理。
避免交叉污染的分区设计:设备需明确区分“清洁区”(与食品接触的内表面)和“非清洁区”(外部壳体、电机),两者之间需通过密封结构隔离,防止非清洁区的油污、灰尘进入清洁区,例如,转鼓与电机的连接轴需配备双重机械密封,外侧防止润滑油泄漏,内侧防止物料渗入电机。
三、在线清洁(CIP)与在线灭菌(SIP)的适配性
食品加工设备需支持自动化清洁和灭菌,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污染风险:
CIP清洗系统的集成设计:设备需预留CIP接口(如清洗液进口、回液口),且清洗液能覆盖所有接触食品的表面,例如,在转鼓顶部和底部设置扇形喷淋头,确保清洗液可喷射到碟片组的每一层;进料管和出料管需设计成可反向冲洗结构,通过切换阀门使清洗液逆向流动,清除管道内的残留物料。
耐受SIP灭菌的结构强度:对于高风险食品(如乳制品、婴幼儿食品),设备需支持121℃饱和蒸汽灭菌(SIP),因此与蒸汽接触的部件需具备耐高温和压力的能力(如转鼓的耐压强度≥0.6MPa),密封件需选用耐高温硅橡胶(耐温≥150℃),避免灭菌过程中变形或老化。
排水与干燥设计:设备底部需设置倾斜的排水坡度(坡度≥5°),确保清洗或灭菌后无积水残留;必要时可在腔体顶部预留压缩空气接口,清洁后通入无菌压缩空气吹干表面,防止潮湿环境滋生霉菌。
四、合规性与追溯性管理
卫生设计需符合国际和行业标准,确保可追溯性:
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:设备需通过FDA(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、EU 10/2011(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)等认证,关键材质需提供材质证明(如316L不锈钢的熔炼报告、橡胶件的食品级认证证书)。
记录与追溯体系:设备的清洁、维护、灭菌等操作需可记录(如集成传感器记录清洗时间、温度、压力),且部件的更换(如密封件、碟片)需记录批次信息,便于质量追溯。例如,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存储每次CIP/SIP的参数,可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回溯验证清洁是否达标。
五、外部环境的卫生协同
设备与周围环境的适配也影响食品卫生:
外壳与地面的卫生设计:设备外壳需采用光滑的304不锈钢材质,无凸起或凹陷,便于擦拭清洁;底部需安装可调节的卫生级支脚(如带不锈钢盖板的万向轮),支脚与地面的间隙≥15cm,避免地面污水溅入设备底部,同时方便清洁设备下方区域。
防异物侵入设计:设备的通风口需安装食品级滤网(孔径≤0.2mm),防止昆虫、灰尘进入;操作面板需采用防水防尘设计(防护等级≥IP65),避免清洗时的水或清洗剂渗入内部电路。
通过以上卫生设计考量,FT15碟式离心机可在食品加工中(如果汁澄清、乳制品分离、食用油精炼等场景)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、异物混入及化学残留风险,满足食品安全的严苛要求,同时提高设备的清洁效率和稳定性,适配现代化食品生产线的连续化、自动化需求。
本文来源于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公司官网 http://www.armfield.info/